专任教师
副教授
  • 段明
  • 博士
  • 副教授
  • 民事诉讼法学
  • 法学楼305

一、个人简介

段明,1991年8月出生,江西于都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现为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司法部公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秘书长,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批法律研修学者。主要从事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智慧司法的教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司法部委托课题等课题5项;在《光明日报》《比较教育研究》《法律适用》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出版个人专著《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研究》,以及合著出版《中国调解的理念创新与机制重塑》等学术专著4部;荣获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陈光中诉讼法学系列奖(优秀博士后、优秀硕士生、优秀硕士论文)等奖励10余项;曾应邀赴美国埃莫里大学法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莫里茨法学院、中国台湾地区铭传大学法律学院访问交流。

二、工作经历

2019.09-2021.0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讲师

2020.09-2021.08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批法律研修学者

2021.08-2021.12 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22.01-至今 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三、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智慧司法科学理论与司法改革科技支撑技术研究”之子课题“多源案例信息智能解析库构建”(2020YFC0832400),2020-2023,在研,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认定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主持201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项目“国际商事和解协议在中国法院的审查与执行研究”(2020M670561),2019-2021,结项。

3.主持2019年司法部委托课题“完善债权文书赋强公证与强制执行规则研究”,2019-2021,结项。

4.主持2018年湖南省法学会研究课题“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人才对口挂职制度之完善”(18HNFX-C-04),2018-2019,结项。

5.主持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创新项目“消费者债务清理机制研究——以非诉机制为分析中心”(CX2017B255),2017-2019,结项。

6.实质性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15ZDC029),2016-2020,结项。

7.实质性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机理研究”(17VHJ09),2017-2021,在研;

8.实质性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立法研究”(18VHJ016),2018-2021,在研。

四、著作教材

1.《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研究——基于公证权与司法权的关系视角》(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2.《调解经典案例评析》(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3.《诉讼费用制度专题实证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4.《中国调解制度的理念创新与机制重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5.《湘江青年法学》第1卷第2辑(副主编),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出版社2016年版。

五、主要论文

(一)核心期刊

1.《同辈调解在美国校园欺凌中的运用探究》,载《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2.《论公证债权文书的司法审查》,载《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学报》2021年第2期。

3.《中国债务催收职业化的困境与突围》,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4.《<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冲击与中国商事调解的回应》,载《商业研究》2020年第8期。

5.《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设定原理与完善建议》,载《烟台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中国法学教育供给侧改革》,载《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7.《合作与互动:明清时期行业调解的实践与启示》,载《烟台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8.《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的机遇、挑战及其治理》,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9.《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立法论纲》,载《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学报》2019年第6期。

10.《限缩抑或扩张:强制执行公证适用范围的立法选择》,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11.《第三届“羊城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征文获奖论文观点综述》,载《法律适用》2021年第1期。

(二)其他论文

1.《论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案件的执行依据》,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第22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路径与方向》,载《人民司法》2021年第4期。

3.《<新加坡公约>与中国商事调解的立法选择》,载《商事仲裁与调解》2021年第3期。

4.《合作制公证机构改革的困惑与抉择》,载《中国司法》2021年第2期。

5.《公证在网络版权保护中的问题及对策》,载《中国公证》2020年第11期。

6.《我国发展一带一路商事调解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载《南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期转摘。

7.《十六世纪前罗马法与英国普通法之关系考》,载徐昕主编《司法》第10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8.《实行“判决生效即向胜诉方退还诉讼费用”的阻碍及其对策》,载《诉讼制度改革与理论探索》(2015年卷),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出版社2016年版。

9.《发展“一带一路”商事调解:方向与路径》,载廖永安、胡仕浩主编《新时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论检视与中国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10.《法治化社会的纠纷解决展望》,载杨建学主编《应用法学评论》2015年卷,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1.《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改革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载《中国公证》2018年第7期。

(三)报刊文章

1.《法治实践部门应成为法治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15年9月16日。

2.《完善信用法律体系 力推信用法治建设》,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27日。

3.《“一带一路”商事调解的中国方案》, 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9日。

4.《英国公益诉讼不乏启示》,载《检察日报》2015年7月30日。

5.《重塑纠纷解决理念》,载《检察日报》2015年9月10日。

6.《新熟人社会带不来天下无讼》,载《检察日报》2014年6月19日。

7.《地方立法权的“中国足迹”》, 载《湖南日报》2016年1月16日。

8.《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载《湖南日报》2017年8月15日。

六、智库成果

1.独撰《关于通过完善诉讼费用制度防治滥用诉权行为的建议》,载《司法改革动态》2021年第3期,获最高人民法院院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2.独撰《关于正确适用<民法典>人格权侵害禁令的建议》,载《司法决策参考》2021年第3期,获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3.独撰《“四类案件”监管机制运行的实践难题及改进对策》,载《司法改革动态》2020年第53期,获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领导肯定性批示。

七、荣誉奖励

1.第十三届中国法学会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中国法学会,2018年6月)

2.第六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法学教指委等,2019年10月)

3.第一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陈光中基金会,2021年6月)

4.第四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陈光中基金会,2018年4月)

5.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征文优秀奖(最高法司改办,2017年9月)

6.第七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陈光中基金会,2016年12月)

7.何文燕诉讼法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何文燕基金会,2016年11月)

8. “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湖南省教育厅等,2015年7月)

9.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2015年9月)

10.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2022年1月)

八、学术兼职

1.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批法律研修学者(2020-2021)

2.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地研究员

3.司法部公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秘书长

4.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研究员

5.湖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纠纷解决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秘书

上一篇:连光阳

下一篇:张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