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304登陆-新
科学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与研究中心】科研成果

  • 来源:法学院·澳门永利304登陆
  • 发布时间:2010-03-08
  • 点击量:

 

近年来中心研究员出版或发表了一定的知识产权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
著作:
王太平:《知识产权客体的理论范畴》,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王太平:《现代知识产权法学》(副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太平:《法治: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依法治国之路再探》(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版。
王太平:《知识产权法法律原则:理论基础与具体构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肖冬梅:《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制度研究》,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王太平:《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法学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
王太平:《TRIPS协议的立法动力学》,《知识产权》(CSSCI)2008年第1期;
王太平:《评尼默的新作品独创性要件——意图》(第一作者),《中国版权》2008年第1期;
王太平:《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立法的行动策略》(独著),《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11期
王太平:《著作权保护的双重限制》,《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3期;
王太平:《知识产权的政治学》(第二作者),《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4期;
王太平:《商标概念的符号学分析》(独著),《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王太平:《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立法的行动策略》,《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11期;
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2期;
王太平:《学术法•法典法•知识产权法典化》,《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8期;
王太平:《美国Dastar案_区分商标与著作权法_捍卫公共领域》,《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2期;
王太平:《安娜法的权威解释_英国米勒案和德纳森案》,《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4期;
王太平:《狭义信息论与商标保护理论》,《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5年第1期;
王太平:《著作权法中的思想与表现两分理论》,载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年刊》(创刊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等
肖冬梅:《版权的争取、让渡与公众信息权利保障》,《中国图书馆学报》(CSSCI)2006年第4期,独著;
肖冬梅:《为公众保留在网络世界的信息空间》,《图书情报知识》(CSSCI)2006年第2期,独著;
肖冬梅:《开放存取运动缘何蓬勃兴起?》,《图书情报工作》(CSSCI)2006年第5期,独著。
肖冬梅:《数字时代图书馆联盟的任务》,《图书馆杂志》(CSSCI)2003年第9期,独著。
肖冬梅:《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业务机构重组研究》,《图书情报知识》(CSSCI)2003年第6期,第一作者。
肖冬梅:《关于数字图书馆引发版权纠纷的反思》,《情报杂志》(CSSCI)2004年第5期,独著。
肖冬梅:《信息资源公共获取释义及制度溯源》,《图书与情报》(CSSCI),2008年第3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G9 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
肖冬梅:《CS战略与图书馆评价》,《人大复印资料G7》原生文献栏2003年第12期,独著。
肖冬梅:《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馆藏经费分配之我见》,《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年第4期,独著。
肖冬梅:《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研究》, 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宣读论文,独著。
肖冬梅:《关于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豁免条款的几点看法》,《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3期,独著。
肖冬梅:《大学学术仓储建设及版权问题探析》,《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第1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G9 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获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肖冬梅:《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豁免:权利源起与立法选择》,《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年第1期,独著。
肖冬梅:《开放存取资源整合及集成服务平台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年第2期,独著。
肖冬梅:《浅谈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图书情报论坛》1999年第4期,独著。
肖冬梅: 《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版权保护》,《情报杂志》2002年第7期,独著 CSSCI。
肖冬梅:《新著作权法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图书馆建设》2003年第2期,第一作者。
肖冬梅:《构建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情报杂志》2002年第11期,独著CSSCI。
肖冬梅:《虚拟馆藏建设中的版权问题》,《现代情报》2002年第12期,独著。
肖冬梅:《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研究》,《图书馆》2008年第6期,独著CSSCI。
肖冬梅:《美国NIH公共获取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图书馆杂志》(CSSCI),2008年第10期,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刘友华:《论我国实践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1(核心),独著;
刘友华:《我国创意产业亟等新保护机制》,《电子知识产权》2008.3(核心),独著;
刘友华:《论网络诈骗及其预防对策》,《信息网络安全》2008.1;
刘友华:《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从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第一案”谈起》,《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2期;
刘友华:《商标法修改应对效率原则为核心考量》,《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12期;
刘友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会议综述》,《中国版权》2007.3(CSSCI);
刘友华:《知识产权公益诉讼之我见》,《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3期;
刘友华:《中美爆发知识产权争端的沉思》,《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7年第5期;
刘友华:《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以权利冲突为视角》,《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2(核心),独著;
刘友华:《警惕商标注册“傍大款”:“中央一套”现象透视》,《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12期;
刘友华:《利益平衡论:穿行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读后》,《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11期;
刘友华:《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知识产权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友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探析》,《珠江经济》2006.11;
刘友华:《统一卡拉OK曲库:福音抑或悲歌》,《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6年第9期;
刘友华:《论土著人传统资源与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广西民族研究》(CSSCI)2006年第4期;
刘友华:《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冲突之协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CSSCI)2005年第4期;
刘友华:《试论驰名商标的域外保护》,《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
刘友华:《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隐私权保护》,《社会科学家》(CSSCI)2005年第2期;
刘友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协调》,《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2004年会优秀论文集》;
刘友华:《论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6(第二作者);
刘友华:《论知识产权不应适用取得时效》,《当代法学》2002.4(核心),第一作者;
刘友华:《试论现代企业权利体系重构》,《湖湘论坛》2002.2(第二作者);
刘友华:《从“老干妈”一案反思我国商标注册与保护制度》,《法学》2001.10(CSSCI)

胡梦云:《台湾智慧财产法院的设立及其对大陆知识产权司法改革的启示》,载(台)《约旦民商法杂志》2008年9月号;
胡梦云:《软件专利保护的正当性》,载《电子知识产权》(CSSCI期刊)2006年3期;
胡梦云:《论商标侵权的归责原则》,载《河北法学》(CSSCI期刊)2006年7期;
胡梦云:《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兼与无过错责任论者商榷》,载《河北法学》(CSSCI期刊)2006年11期;
胡梦云:《论金融创新的专利保护》,载《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胡梦云:《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重要理论武器》,载《电子知识产权》(CSSCI期刊)2004年12期;
胡梦云:《知识产权制度的正义性思考》,载《电子知识产权》(CSSCI来源期刊)2004年第1期;
胡梦云:《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考评》,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4年第4期。同年《新华文摘》第17期摘要。
张怀印:《全球化与南非知识产权保护》,载《学术界》(CSSCI)2007年第3期。(独著)
张怀印:《南非驰名商标保护第一案:麦当劳案》,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编写教材
胡梦云:《专利法律知识考试辅导教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4月版,副主编;
胡梦云:《专利法律知识考试辅导教程同步练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4月版,副主编;
胡梦云:《知识产权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副主编。
 

 

上一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与研究中心】科研项目